选择的关键是让润滑脂的特性完全覆盖实际使用场景的要求,避免因型号错配导致性能浪费或失效。
- 明确温度范围:优先根据设备的最高和最低工作温度选型。
- 若长期工作温度>250℃,需选择高温稳定性更强的型号(如含氟增稠剂的产品)。
- 若涉及 - 40℃以下低温启动,需重点关注润滑脂的低温扭矩和流动性指标。
- 确认接触介质:根据设备可能接触的化学物质筛选。
- 接触强酸、强碱或强氧化剂时,需选择抗化学腐蚀性等级更高的产品。
- 接触食品或医药产品时,必须选用符合 FDA 或相关食品级认证的型号。
- 匹配负载与转速:根据设备的负载类型和转速选择对应承载能力的产品。
- 高负载低速设备(如阀门、重型轴承),需选极压性能优异(四球机 PB 值高)的型号。
- 高速轻载设备(如精密电机轴承),需选低粘度基础油、摩擦系数小的型号,避免发热。
- 核对材料兼容性:提前确认与设备接触的塑料、橡胶材质是否相容。
- 与氟橡胶、硅橡胶接触时,多数型号可兼容;与丁腈橡胶、天然橡胶接触时,需专项测试或选择特殊兼容型号。
- 与工程塑料(如 PC、ABS)接触时,需避免选用可能导致材料应力开裂的产品,优先咨询供应商提供兼容性报告。
- 考虑环境清洁度要求:根据行业对污染的容忍度选择。
- 半导体、光学设备等对挥发物敏感的场景,需选低挥发性(蒸发损失<0.5%)的型号。
- 食品、电子行业需选择无残渣、无毒害的产品,避免污染工件。
正确的使用方法能避免润滑脂性能受损,延长使用寿命并减少设备故障。
- 清洁待润滑部件:涂抹前必须彻底清理设备的润滑部位。
- 去除残留的旧润滑脂(尤其是不同类型的润滑脂,混合可能导致性能劣化),可使用专用氟溶剂清洗。
- 清除表面的油污、灰尘、金属碎屑等杂质,防止杂质混入新润滑脂后加剧设备磨损。
- 控制涂抹量:遵循 “适量原则”,避免过多或过少。
- 轴承润滑时,一般填充轴承内部空间的 1/3-1/2 即可,过多会增加搅拌阻力,导致设备发热;过少则无法形成完整润滑膜,造成干摩擦。
- 密封件润滑时,薄薄涂抹一层(厚度约 0.1-0.2mm)即可,确保密封面全覆盖,无需过量堆积。
- 规范涂抹方式:根据部件类型选择合适的涂抹工具和方法。
- 小型精密部件(如微型轴承),建议用干净的毛刷或棉签均匀涂抹,避免直接用手接触(手上的油脂、汗液会污染润滑脂)。
- 大型设备或批量部件,可使用自动润滑泵或注脂枪,确保润滑脂均匀填充到润滑点,减少人工操作的误差。
- 设定合理维护周期:根据工况调整维护频率,避免过度维护或失维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