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分类

合成基础油和矿物基础油的价格走势是怎样的?

2025-07-31
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公司联系,电话:13580828702;
合成基础油和矿物基础油的价格走势受到原油价格、供需关系、技术发展、政策环境以及下游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。以下是基于市场动态和行业分析的详细对比解读:

一、矿物基础油的价格走势

矿物基础油直接从原油中提炼而来,其价格与原油市场的关联性最为紧密,且波动相对合成油较小,但近年来呈现以下趋势:

1. 原油价格主导长期趋势

矿物基础油的生产成本主要依赖原油价格。当原油价格上涨时(如 2022 年地缘冲突导致油价飙升),矿物油价格同步上升;而当原油价格下跌(如 2023 年供需宽松或经济疲软期),矿物油价格也随之回落。例如,2025 年上半年,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,石蜡基 150N 矿物基础油均价同比下跌 7.36%,从 2024 年的 8640.7 元 / 吨降至 8004.82 元 / 吨。

2. 供需关系驱动短期波动

  • 供应端:炼厂的检修计划、产能利用率以及库存水平直接影响矿物油供应。如 2025 年 3 月下旬至 4 月,中石化、中石油等企业检修增加导致资源偏紧,推动 150N 价格短期快速上涨。
  • 需求端:工业生产、汽车行业的周期性需求变化(如季节性换油高峰)影响采购节奏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(替代传统燃油车需求)、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导致 2025 年基础油整体需求收缩约 3.3%,加剧价格下行压力。

3. 行业竞争加剧压缩利润

随着国内炼厂产能扩张(尤其是地方炼厂)及进口资源冲击,矿物油市场竞争激烈。价格跌幅往往大于原料成本跌幅,单位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。例如,2025 年上半年国内矿物油理论利润虽同比改善,但仍处于低位水平(平均利润仅 91 元 / 吨),主要依靠优化销售策略维持盈利。

4. 再生基础油替代影响

环保政策推动废矿物油再生技术普及,再生基础油在中低端市场(如工程机械、船舶)逐步替代原生矿物油,进一步抑制原生矿物油价格上涨潜力。

二、合成基础油的价格走势

合成基础油(如 PAO、酯类、醚类、烷基萘等)通过化学合成工艺生产,其价格与原油关联性较弱,更多受化工原料、技术壁垒、地缘政治及高端需求驱动,呈现以下特点:

1. 价格显著高于矿物油,但波动更大

合成油的生产成本涉及乙烯、α- 烯烃、多元醇等化工原料及复杂工艺,因此价格普遍高于矿物油(通常为矿物油的 2–10 倍)。例如,冷冻机油用合成酯价格可达 4–10 万元 / 吨,而高端 PAO 在关税催化下从 3–4.5 万元 / 吨涨至 6 万元 / 吨。但由于合成油市场规模较小、供应链更复杂,价格波动幅度更大。

2. 技术垄断与地缘政治推高价格

  • 进口依赖与关税冲击:高端合成油(如高粘度 PAO、多元醇酯)长期被欧美企业垄断(如美国企业市占率达 30–40%)。2024 年对美加征 34% 关税后,高粘度 PAO 出现断供并涨价,推动国产替代加速(如威尔药业、康鹏科技的 ETO 技术崛起)。
  • 技术壁垒维持溢价:酯类、醚类合成油因技术门槛高(如威尔药业全球仅 15% 醚类市占率),国内产能有限,询单价格持续上涨,价格弹性较大(终端成本占比低)

3. 需求升级与产能扩张改变竞争格局

  • 高端领域需求增长:新能源汽车(电驱动油、热管理液)、风电齿轮箱、工业精密润滑等高要求场景推动合成油需求激增。预计到 2030 年,合成油在工业领域渗透率将从 37% 提升至 55%,拉动价格中枢上移。
  • 国产替代压缩进口溢价:中国企业通过技术突破(如 ETO 超支化聚乙烯技术)降低成本(乙烯利用率 97% vs PAO 工艺 < 40%),ETO 报价约 4 万元 / 吨,较进口 PAO 成本低 30–50%,削弱进口产品价格优势并抢占市场份额。
  • 产能规划影响价格预期:头部企业扩产计划(如威尔药业新增酯类产能、康鹏科技 ETO 二期投产)可能缓解供应紧张,但短期(2025–2026 年)因产能爬坡及高端需求旺盛,价格仍有支撑。

4. 成本结构多元化削弱原油关联

合成油的原料成本(如乙烯、α- 烯烃)与原油相关性较低,更多受石化行业供需及化工品定价逻辑影响。例如,乙烯价格稳定时,PAO 生产成本可控,价格走势独立于原油波动。

三、合成油与矿物油价格对比及长期趋势

1. 当前价差与驱动逻辑

  • 价差显著但收窄趋势显现:合成油价格远高于矿物油(价差可达数倍),但随着合成油国产替代推进及矿物油受再生油挤压,价差逐步收窄。例如,API III 类基础油(高性能矿物油)与 PAO 的价差预计从 2024 年的 1,850 元 / 吨缩至 2029 年的 1,200 元 / 吨。
  • 价差核心因素:合成油的技术溢价、供应垄断性及高端需求刚性支撑其高价格;而矿物油受原油波动及再生油冲击,价格弹性更大。

2. 长期走势分化

  • 矿物油:价格将持续跟随原油波动,在经济疲软、供应过剩及再生油替代下,整体呈温和下行或低位震荡态势,但区域性供需错配(如炼厂检修季)可能引发短期反弹。
  • 合成油:高端化需求(新能源、工业 4.0)及技术迭代(如 ETO、生物基酯)驱动价格中枢缓慢上移,但产能释放及国产竞争加剧将抑制涨幅,价格波动可能因地缘贸易政策(如关税反复)或原料短缺放大。

3. 关键转折点与变量

  • 原油价格波动率:若原油价格持续高位或剧烈波动,矿物油成本传导压力增大,可能短暂缩小与合成油的性价比差距。
  • 合成油技术突破:中国企业在 PAO 替代技术(如 ETO)或酯类规模化生产上的进展,将进一步打破国际垄断,推动合成油价格合理化。
  • 政策与环保要求:碳中和目标、VOCs 排放限制等政策强制推广高性能润滑油,间接支撑合成油需求,但也可能加速矿物油向再生油转型,重塑市场结构。

四、总结:价格走势的核心逻辑

  • 矿物基础油:价格强依赖原油,长期与油价同趋势,短期受炼厂供应、下游需求及再生油替代影响波动。整体处于成本驱动的弱增长或下行通道。
  • 合成基础油:价格独立于原油,由化工原料、技术垄断、地缘政治及高端需求主导,呈现结构性上涨但波动显著。国产替代及产能扩张逐步削弱其传统溢价,但需求升级支撑长期韧性。
未来,两者的价格走势将进一步分化:矿物油在再生油冲击下竞争加剧,价格弹性增强;合成油则在技术突破与需求升级中维持溢价,但涨幅趋缓且区域差异扩大(如中国合成油价格受国产影响更大,而欧美市场受全球供应链波动更敏感)。最终选择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的性能要求、成本预算及供应链稳定性综合决策。

 

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公司联系,电话:13580828702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