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分类

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对SMT行业润滑油脂有哪些影响?

2025-07-21
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公司联系,电话:13580828702;
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对 SMT 行业润滑油脂的影响已渗透至技术研发、生产应用和市场格局的各个层面,具体表现为以下六大核心维度:

一、法规驱动配方革新,环保标准重塑行业准入

  1. 国际法规趋严倒逼成分升级
    欧盟 REACH 法规在 2025 年新增两种 SVHC 物质(Tetra-PSCA 和 TPPT),明确限制其在润滑油脂中的使用。同时,PFAS 法规全面生效,覆盖超 1 万种全氟化合物,要求含氟润滑剂逐步替代。例如,半导体设备中常用的全氟聚醚(PFPE)因含 PFAS 成分,需转向氟化高温聚合脂等替代方案。日本 NSK 的 NS7 Grease 通过生物降解技术,在 - 40℃至 + 140℃宽温域内实现环保与性能平衡,成为富士贴片机的优选。
  2. 国内政策强化全流程管控
    中国《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》要求企业对润滑剂成分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估,呼和浩特市 SMT 项目审批中明确要求废气处理需达到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,废矿物油等危险废物必须合规处置。这直接推动本土企业如东莞盈东开发无铅焊接专用润滑脂,避免油滴污染电路板并符合 RoHS 指令。

二、技术创新聚焦绿色性能,纳米与生物基材料成主流

  1. 纳米技术实现润滑与环保双重突破
    兰州化物所研发的 MXene 无溶剂纳米流体,在 100℃高温和 700N 高载下仍保持稳定润滑膜,摩擦系数降低 30%,同时通过共价键合技术避免溶剂挥发污染15。青岛路比特的石墨发动机保护剂通过纳米复合润滑膜,实现节油率 5.78%、尾气减排 30%,并能自动修复磨损表面。此类技术已应用于 SMT 贴片机导轨,将维护周期延长至传统油脂的 2 倍。
  2. 生物基材料加速替代传统矿物油
    欧盟生物基润滑剂渗透率已达 15%,国内市场预计 2030 年占比将增至 6%。瑞安勃的 Bio-SynXtra 高温链条油采用植物基基础油,可生物降解且无 VOC 排放,适用于食品级高温设备;统一石化的低碳液压油碳足迹仅 1.88 吨 CO₂/ 吨,比行业平均减排 43%,已在宁德时代供应链中验证。日本 THK 的 AFJ 润滑脂通过无尘室认证,粉尘生成量较传统产品减少 70%,满足半导体封装环境需求。

三、生产与应用场景的可持续化转型

  1. 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刚需
    绿的谐波 096 油脂通过配方优化(易降解基础油 + 低毒添加剂)、生产节能(减少 30% 能源消耗)、包装可回收(轻量化设计降低运输碳排放),实现从原料到废弃的全链条低碳化。克鲁勃润滑剂通过智能润滑方案,帮助水泥企业辊压机单耗下降 3.7%,换油周期从 1 年延长至 3 年,间接减少废油产生量 60%9
  2. 极端工况催生高性能环保方案
    回流焊炉在 250℃以上高温运行时,传统矿物油易结焦积碳。BIRAL BIO-30 采用纳米技术,在 320℃下无积碳生成,链条寿命延长 3 倍。针对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,统一石化的烷基苯导热油耐温达 300℃,同时通过碳足迹认证,适配锂电池制造的洁净要求。

四、供应链重构与循环经济实践

  1. 本土企业突破国际垄断
    国内企业通过 “技术降本 + 绿色增值” 策略抢占市场:统一石化的低碳液压油价格仅为美孚同类产品的 60%,却能满足 30MPa 高压工况和碳足迹认证;扬铃电子推出可回收包装油脂,物流碳排放降低 25%,并通过 ISO 14001 认证提升品牌溢价。
  2. 国际直采与本土产能协同
    茂信泰能源等企业建立欧美直采平台,确保生物基基础油和合成酯类原料的稳定供应。同时,国内合成油产能快速扩张,如统一石化的烷基苯生产线已实现 PAO(聚 α- 烯烃)国产化,降低对进口基础油的依赖。

五、市场需求分化,绿色认证成竞争壁垒

  1. 客户认证周期缩短但门槛提高
    SMT 设备厂商对润滑油脂的认证从 1-2 年压缩至 6-8 个月,但新增碳足迹、生物降解率等指标。例如,日本 THK 的 AFF 润滑脂需同时通过 ISO 21469(汽车行业)和 ISO 14644-1(无尘室)认证,才能进入富士、西门子供应链。国内企业如恒天翊通过代理国际品牌积累口碑后,推出自有品牌产品时同步获得 CE、UL 等认证。
  2. 细分市场催生定制化需求
    半导体封装领域对洁净度要求极高,NSK 的 LG2 无尘室油脂通过 0.1μm 颗粒过滤测试,避免污染芯片;柔性电路板(FPC)贴装则推动低粘度油脂研发,如 BIRAL 的低挥发性配方可在微小型元件间隙保持稳定润滑膜。

六、未来趋势:智能化与跨界融合

  1. 智能润滑系统提升能效
    克鲁勃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温度、振动数据,自动调整注油频率,在德国工厂试点中实现能耗降低 5%。未来,润滑油脂可能集成导电纳米材料(如石墨烯),同时实现润滑与静电释放功能,适配精密电子元件生产。
  2. 跨界技术协同创新
    润滑油脂与半导体封装技术的结合催生新应用:例如,用于 MEMS 器件的超薄膜润滑涂层需具备纳米级厚度和抗化学腐蚀能力;液冷散热系统中的低电导率油脂可避免短路风险,满足储能设备需求。

     

    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公司联系,电话:13580828702;